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,加强老年人、残疾人关爱服务,完成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目标任务。
立足国情,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,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,抓住能源这个牛鼻子,以特高压电网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,加快推进能源生产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(两个替代),打造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,通过能源零碳革命引领全社会加速脱碳,实现能源电力发展与碳脱钩、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(双脱钩),开辟一条速度快、成本低、效益高的中国碳中和之路。坚持清洁发展,筑牢思想根基。
我国经济体量大、发展速度快、用能需求高,能源结构以煤为主,使得我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高。重点是全面建成中国能源互联网,形成东部、西部两个特高压同步电网,深入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,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,2050年电力实现近零排放,能源、全社会碳排放分别降至18亿、14亿吨,相比峰值下降80%、90%。通过协同推动上述重点领域电气化转型,预计到2055年,我国全社会电气化率将超过60%,能源消费碳排放从2028年的50亿吨降至6.4亿吨。同时,大力压降散烧煤和工业用煤,将终端用煤控制在10亿吨标煤以内。受资源、技术、经济性等因素影响,到2055年左右,我国能源生产、消费以及工业非能利用领域还有约14亿吨碳排放需要通过自然碳汇、碳捕集等措施予以解决。
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但与主要用能地区逆向分布,实现两个替代,需要解决好能源开发、配置和消纳问题。钢铁、建材、化工等传统工业除能源消费碳排放外,还会在原料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造成碳排放。我们是第一个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立法的主要经济体,自1990年以来,我们已经将排放量削减了43%是七国集团中最好的。
挪威首都和国内其他地方一样,公共交通系统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,这个城市售出的新车有三分之二是电动的,甚至还有一条为蜜蜂开设的高速公路2021年全国PM2.5平均浓度达到34.5微克/立方米。刘友宾介绍,2020年,生态环境部承办两会建议提案849件,包括建议532件、提案317件,已全部办结,继续实现主办件沟通率、按期办结率、代表委员满意率三个百分之百。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,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有关重点工作进展,并共同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。
六部门将定期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评估,为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榜样示范和价值引领。虽然从字面上看,2021年空气质量目标比2020年有所退步,但扣除疫情影响后,空气质量仍是持续改善的。
生态环境部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系统观念,突出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,推进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。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出席发布会,介绍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及2021年和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安排部署。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污染相对较重,个别地区、时段重污染天气仍有发生。将对该单位编制完成并报批的环评文件报告书按照100%比例全部进行复核,发现存在环评质量问题的,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。
十四五时期,生态环境部将继续紧盯PM2.5和优良天数这两个指标,编制实施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。有记者问到某地环评师4个月编制1604份环评文件问题,刘友宾表示,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环评工作中的形式主义。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严格落实《环评法》各项要求,鼓励社会监督,严肃责任追究,坚决维护环评市场秩序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核心目标任务圆满完成,渤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2.3%,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。
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,我们仍然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指标。刘炳江表示,近年来,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加快重点行业深度治理,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,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,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,摸清了重污染天气成因,全面完成了各项治理任务,超额实现十三五总体目标和量化指标,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。
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环评文件质量,实现全国环评业务量制度化监控,2020年以来,全国累计对733家单位和671人实行失信记分,将31家单位和17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单和黑名单,实施限制和禁止从业的惩戒。2020年,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,十三五约束性指标均全面超额完成,6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均明显下降。
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着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,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共同制定并发布《美丽中国,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(2021-2025年)》,提出6方面重点任务和十大专题行动。关于生态环境部今年以及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计划,刘炳江告诉记者,十三五时期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,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,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。2月25日,生态环境部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。在将2020年扣除疫情影响后的空气质量作为基数的基础上,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,初步考虑十四五时期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.5平均浓度下降10%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环评文件质量,实现全国环评业务量制度化监控,2020年以来,全国累计对733家单位和671人实行失信记分,将31家单位和17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单和黑名单,实施限制和禁止从业的惩戒。将对该单位编制完成并报批的环评文件报告书按照100%比例全部进行复核,发现存在环评质量问题的,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。
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着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,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共同制定并发布《美丽中国,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(2021-2025年)》,提出6方面重点任务和十大专题行动。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污染相对较重,个别地区、时段重污染天气仍有发生。
2021年全国PM2.5平均浓度达到34.5微克/立方米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核心目标任务圆满完成,渤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2.3%,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。
刘友宾介绍,2020年,生态环境部承办两会建议提案849件,包括建议532件、提案317件,已全部办结,继续实现主办件沟通率、按期办结率、代表委员满意率三个百分之百。关于生态环境部今年以及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计划,刘炳江告诉记者,十三五时期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,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,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。
刘炳江表示,近年来,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加快重点行业深度治理,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,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,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,摸清了重污染天气成因,全面完成了各项治理任务,超额实现十三五总体目标和量化指标,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。在将2020年扣除疫情影响后的空气质量作为基数的基础上,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,初步考虑十四五时期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.5平均浓度下降10%。十四五时期,生态环境部将继续紧盯PM2.5和优良天数这两个指标,编制实施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。有记者问到某地环评师4个月编制1604份环评文件问题,刘友宾表示,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环评工作中的形式主义。
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出席发布会,介绍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及2021年和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安排部署。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,我们仍然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指标。
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严格落实《环评法》各项要求,鼓励社会监督,严肃责任追究,坚决维护环评市场秩序。虽然从字面上看,2021年空气质量目标比2020年有所退步,但扣除疫情影响后,空气质量仍是持续改善的。
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,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有关重点工作进展,并共同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。2月25日,生态环境部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。
六部门将定期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评估,为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榜样示范和价值引领。2020年,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,十三五约束性指标均全面超额完成,6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均明显下降。生态环境部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系统观念,突出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,推进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现在看来,氮氧化物减排成为了重点,也就说是因为前期燃煤治理卓有成效,当前更加凸显了汽车的排放问题。
二是推进新车排放标准升级,轻型车国六标准全面实施,国五和国六车辆保有量从2015年的2%提高到45%,单车排放量大幅度下降。为防治机动车污染,我们做了大量工作。
相关研究显示,机动车等移动源排放氮氧化物已经占到排放总量的60%左右,挥发性有机物占23%左右。刘炳江表示,一是十三五全国淘汰了1400万辆老旧汽车,2018-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、汾渭平原90多万辆的国三及以下运营重型柴油卡车提前淘汰。
相比之下,燃油导致的NOx(氮氧化物)和VOCs(挥发性有机物)治理虽有一定成效,但无论力度还是效果,远远不如二氧化硫治理。最近,我们发现氮氧化物浓度出现了比较好的态势。
© 1996 - 2019 世态人情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
地址:科荟西路